李嘉图和马尔萨斯的“抬杠”永远供过于求的商品是不存在的
然而,李嘉图和马尔萨斯两人的抬杠不仅限于关于地主的争论。两个经济学家对经济萧条的看法也不一致。马尔萨斯相信存在“一般性的供过于求”,意思是有时商人供应的商品和服务会超过人们想购买的数量,这是一句听起来让人感觉不舒服的话。
李嘉图宁可相信戈德温的乌托邦,也不相信存在“一般性的供过于求”。李嘉图接受了“萨伊定律”,它是以法国人让·巴蒂斯特·萨伊的名字命名的,他用逻辑证明了一般性的供过于求是不切实际的想法。科学家喜欢发现定律和创造图形、曲线,也许是因为习惯上人们会以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该定律和曲线。在经济学里,就有洛伦兹曲线、奥肯定律和哈伯格三角形。
萨伊定律讲的是什么?工人、土地的所有者和资本家分别得到了工资、租金和利润,这些报酬加起来就是产品的销售价格。生产制造的每一项成本变成了某个人的收入。消费者只不过就是劳动者、资本家和地主,这些人在下班回到家之后,他们也就变成了消费者,因此,消费者能够买得起所有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萨伊定律为人所知的通常是这样一句标志性的话:“供给自创需求”。
萨伊从来没有说过“部分的供过于求”不可能发生,当消费者决定少买某一特定产品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最终,销售者将会通过降低价格来消除部分供过于求。但是,对于萨伊、亚当·斯密、大卫·休谟和李嘉图来说,普遍的供过于求仍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消费者必定会用他们的钱来做些什么事情,而且人们对于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有着无穷的欲望。
马尔萨斯大声反对。首先,他注意到在1818年英法战争之后的萧条中,失业率看起来非常高。但是,他该从何处着手打破萨伊描绘的并受到李嘉图支持的这个严密循环呢?他开始追溯这一循环,并且同意消费者“能够”购买生产者提供的所有商品,但是,如果消费者并不喜欢花掉他们所有的钱,又会怎么样呢?
如果他们偏好储蓄或贮藏货币,又会怎么样呢?难道这些钱不会从萨伊的购买循环中流出,使得商人无奈地坐在没有售出的商品上面吗?李嘉图迅速反击。如果消费者存钱,他们会把钱储蓄在银行里,然后银行会将这些钱借贷给那些确实想花钱消费或投资的人。无论哪种方式,总会有人花钱。
即使亚当·斯密也知道:“每年所储蓄的钱就像每年所消费的钱那样被有规律地花掉,并且几乎就在同时,但是由不同的人花的。”李嘉图然后斥责他的朋友“马尔萨斯先生”,马尔萨斯“似乎永远记不住”这一简单的事实。虽然已经说服了少数几个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还是认为储蓄和投资之间存在着差额。
为了消除一般性的供过于求,他建议“在道路和市政工程上雇用穷人,在地主和置办产业的人中间有一种倾向,雇用工人和卑微的仆人”,这些都是“我们最力所能及的方法,也是最直接的拯救邪恶的方法”。但是,李嘉图做出了回应,他认为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几乎没有哪一页”找不到“某些谬误”。
即使李嘉图当时赢得了胜利,一个世纪之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又重新唤起了对失败者的记忆。凯恩斯用他的萧条经济学理论这一首华丽的颂歌向“首位剑桥经济学家”表达了敬意,同时公然抨击了李嘉图。“如果不是李嘉图而是马尔萨斯成为19世纪经济学产生的源头,今天的世界将会是一个更加明智、更加富裕的社会。”
在这一点上,凯恩斯既夸大了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分量(他“征服了英国,完全像是宗教裁判所控制了西班牙”),也夸大了他自己的分析和马尔萨斯的分析之间存在的相似性。尽管凯恩斯和马尔萨斯都否定了萨伊定律,但马尔萨斯在关于为投资而储蓄方面取得了少许的进展,并且强烈要求开展公共工程,以减缓投资,而不是像凯恩斯提倡的那样刺激商品的销售。
但是,如果凯恩斯说是马尔萨斯给了他启示的话,那我们会同意谁的看法呢?马尔萨斯和李嘉图之间真正的分歧并不是围绕着供过于求、租金或者贸易保护展开的,而是围绕着方法论展开的。他们两个人都生活在倡导科学的时代,都在寻求因果之间的联系,都依据这些因果联系而对要发生的事情做出了预言。
但是,李嘉图更强烈地关注错综复杂的步骤次序,而马尔萨斯似乎满足于发现一个普遍原理,之后将它应用到现实世界中。回想一下李嘉图通向停滞状态的细致到分七步走的道路。无论是亚当·斯密还是马尔萨斯,都没有建立起如此严谨的模型。在詹姆斯·穆勒的指导下,李嘉图尝试完成长长的推理链的演绎。他想推导出像欧几里得几何学或牛顿力学那样确定无疑的定理。
有时他的假设或第一前提是完全错误的。但是,在这些前提条件下,他的理论是驳不倒的。驳不倒?是的,用处呢?也许没有。凯恩斯和约瑟夫·熊彼特都指责李嘉图选择那些特定的假设或事例,只是为了确保能够得到他想要的结果,熊彼特称这种做法为“李嘉图恶习”。
熊彼特还指责过别的什么人患上了李嘉图恶习吗?那就是凯恩斯。李嘉图和蔼地论述了他与马尔萨斯的方法论之间的差异:“我认为,在某些方面,我们的区别可能被人描述成了:你认为我的书比我打算要做的更现实。我的目标是说明原理,而为了做到这一点,我设想出了理由充分的论据。”李嘉图更偏好长期分析,而不是短期描述,他告诉马尔萨斯“你总是记得特殊变量的直接影响和短暂效应,我会将这些撇开不管,而将我的全部注意力集中于因它们而产生之事的持久状态上”。
20有信件显示李嘉图拒不同意马尔萨斯的实证观察,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它们要么不适合李嘉图有力的论据,要么显得转瞬即逝。但是,因为马尔萨斯从来没有构建复杂的分析模型,他有了变化无常的名声。马尔萨斯的同时代人罗伯特·托伦斯写道:“在经济学的主要问题上,马尔萨斯先生从来都是欣然接受一个原理,随后就加以抛弃。”
后来,凯恩斯得到了同样的名声,使得对他最为尖刻的批评家也赞扬他的折中主义是“在最好的里面选择最差的”。尽管受到凯恩斯和熊彼特的攻击,包括马克思、瓦尔拉斯、马歇尔和维克塞尔在内拥有较高声誉的经济学家都公开宣称李嘉图是出类拔萃的。
一位著名的经济学方法论者最近声称:“如果经济学本质上是一个分析工具,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大量实际效果的话,李嘉图实际上发明了经济学的技术。”有人得到了这样的印象:当马尔萨斯去世时,有些人来到他的葬礼表示哀悼,而其他人是为了确认他是真的死了。李嘉图因为自己的才学、仁慈及性格受到了更多的尊重。李嘉图是一个有钱人,他本可以在田园风光中尽情享受,打发时间,也能够周游全世界。
相反,他把自己的闲暇时间用于研究令人费解的问题,并且得出抽象和深奥的答案,当然他认为这是正确的结论。在对世界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他又用书籍、报纸评论和议会演讲来教导其他人。他的比较优势法则和“经济租金”理论仍然出现在教科书中,与往昔一样,还是那么具有说服力,那么重要。
虽然李嘉图的理论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却只有欧洲国家可能最适合实践李嘉图的理论遗产。这些国家已经履行了他们在1992年立下的誓约,拆除了它们之间剩余的所有贸易壁垒,使得李嘉图取得了部分胜利。为了获得全面胜利,欧盟国家还必须信守第二个誓言:不要在它们的海岸线上竖起壁垒,以阻止像美国和日本这样的国家参加到它们追求经济繁荣的、充满活力的规划之中。
迄今为止,结果喜忧参半。尽管美国的金融公司已经强势进入(经常借助与欧洲公司的合并),不知怎么回事,法国农民一如既往地讨厌美国和澳大利亚农业在法国给他们带来的烦忧。尽管对纳尔逊·曼德拉大加称赞,并且使用了神圣的词汇加以形容,但荷兰人正在排斥南非的鲜花,德国的马铃薯种植园主正在抗议进口南非的土豆,而法国的葡萄酒酿造者正在阻止南非夏敦埃白葡萄酒的进人。
最具争议的问题可能是香蕉了,欧洲继续保护它在非洲的前殖民地免受加勒比海和拉丁美洲香蕉种植者的冲击。到目前为止,香蕉俨然成为对抗自由贸易的一个强有力的武器。李嘉图可能会感到失望,但却充满希望。
Comments on '李嘉图和马尔萨斯的“抬杠”永远供过于求的商品是不存在的' (0)
评论Feed